- · 《人类学学报》栏目设置[10/06]
- · 《人类学学报》数据库收[10/06]
- · 《人类学学报》投稿方式[10/06]
- · 《人类学学报》征稿要求[10/06]
- · 《人类学学报》刊物宗旨[10/06]
新疆人类学纪录片中民俗文化的表达以刘湘晨纪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人类学纪录片在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直到1985年,国际影视人类学委员会主席的一次来华访问,才将这个特殊的片种引入到国内。可以说当今的人类学纪录片是学者和影视工作者通力合
人类学纪录片在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直到1985年,国际影视人类学委员会主席的一次来华访问,才将这个特殊的片种引入到国内。可以说当今的人类学纪录片是学者和影视工作者通力合作的产物。刘湘晨导演的纪录片中可以看到诸多人类学观察的影子,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人类学理论研究学者,每一部纪录片创作的背后都有不少于一年的田野调查。回顾刘湘晨导演早期的人类学影视作品,《阿希克:最后的游吟》是他走访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几十位阿希克,历时一年三个多月拍摄完成的。1996年的《太阳部族》是导演深入帕米尔高原东部边缘长达七个月完成拍摄的。2015年,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西北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刘湘晨导演与天山深处巴音布鲁克蒙古人生活了将近九个月,创作了其民族志影片的又一力作——《祖鲁》。影片中展现了古老的巴音布鲁克的生活形态和文化信息。本文意在探讨纪录片《祖鲁》中的民俗文化表达。
一、边缘民俗的深度关怀
(一)天山深处的触探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刘湘晨作为一名常年游走在我国地理最边缘的纪录片导演,其拍摄对象的选择主要聚焦于生活在我国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纪录片《祖鲁》则是导演对天山深处巴音布鲁克蒙古人最深切的观照。
祖鲁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大师的圆寂之日。为此,巴音布鲁克蒙古人都会点灯祈福寓意长寿满岁。纪录片《祖鲁》中,导演用其独到的人类学眼光选择被暴风雪隔绝的在天山深处的“一家人”作为拍摄对象,尤其关注边缘人群的差异性。边缘人群本身的差异性导致其与主流传统有着更加明显的存在感,而传统共性向我们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探索领域,对人类学的参照价值也有着更为广泛的意义。
追溯导演之前拍摄的影视作品,《大河沿》《太阳部族》无一不是将镜头聚焦于边缘深处的古老部落。《大河沿》讲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一户维吾尔族家庭的故事。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淳朴的部落与生活在日新月异的大城市里的人群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在差异中生存着的劳动人民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和挑战?刘湘晨导演试图用镜头向观者传递出一份人性的关怀。时代在变革,时代的变革同样会对那里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就是这样充斥着矛盾、变革且制约着人物命运的内容是导演想要表达的最深刻的探讨。
(二)边缘生活流真切体验
在纪录片《祖鲁》中可以看到人类不同的生活样式。片中记录的这一家人,远离寺庙,交通通讯闭塞,节日里也并无喇嘛主持。而正是这样一种边缘的生活流让观者更加专注的是信众本身,而他们所表述的反而会更加突出蒙古族最原始难得的节日状态。例如他们的节日祷告词十分丰富,父女俩祷告念经,讲述学经的过程。对这一部分的处理并不是通过采访或者解说的方式,而是导演用第一主诉的手段向观众展示出自然的生活流记录,表现出更加真实的现场感。把蒙古族人对佛教的接受状态以及佛教对其产生的巨大影响都更加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四周雪山环抱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刘湘晨导演的镜头从未停止过脚步。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学家们得以对弱势边缘群体给予更深程度的关怀和记录,在历经艰辛的田野工作之后,人类学影视工作者们把专注的理念和方法系统地融合进艺术的创作中,更加关注人物内心世界的解读以及影片背后文化价值的细致描绘。因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文化沉淀都值得被认同和尊重。
二、民俗文化价值的体现
(一)“仪式化”的民俗表达
近年来,在我国快速改革和建设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积极弘扬我国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我国民俗文化受到重视和关注,优秀的影视工作者们也在贡献自己的力量,国内不断涌现出一批以记录我国民俗文化的影像形式为诉求的纪录片导演,越来越多的纪录片也登陆院线与观众见面。最为熟知的有《我在故宫修文物》《喜马拉雅天梯》等。英国BBC播出的《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表现出我国各地新春佳节的风俗习惯和民间小吃,向海外的观众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受到海外观众的热烈追捧。
刘湘晨导演把纪录片创作和民俗文化的弘扬做了巧妙的融合。在《祖鲁》这部片子的创作过程中,导演十分注重传统节日气氛的呈现过程,将巴音布鲁克蒙古人的“祖鲁节”划分为“节日前”“节日中”“节日后”三个部分进行呈现,每一个部分都做了完整的记录。这样的呈现方式无疑会增加整个节日表达的厚度,从而获得更高的受众文化认同。在民俗文化呈现方面,《祖鲁》这部片子也在追求更有高度的“仪式化”的呈现,包括日常节日中的仪式感和巴音布鲁克蒙古人对宗教信仰的仪式感表达。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40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