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正义向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

来源:人类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1]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社会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新阵地。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1]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社会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新阵地。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而否定了零和博弈、国强必霸、冷战对抗的过时思维,打破了国家民族之间的地域隔阂,摒弃了相异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固有成见,以深邃的政治智慧、独特的民族风格、宽广的人文关怀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注入了新鲜血液。新时代爱国主义预示着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正义方向,不仅包括中华民族对于民族伟大复兴的渴望,还包含着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构想与规划。

一、个体与共同体的统一

作为一种关系,爱国主义首先涉及到的就是爱国的主体与客体——公民与祖国,这也是判断新时代爱国主义是否具有正义性与合理性的首要因素。只有以平等为价值基础,将爱国主义的主客体放于相互联系的世界中,才会显示出爱国主义的正义性。

新时代爱国主义不同于闭关锁国的保守心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2]没有人可以脱离社会关系而存在,也没有人可以借爱国之名切断各国之间的联系。埃及学者巴哈丁认为:“爱国情怀和行为并不是被封锁在国界之内的,任何国家都不应当将爱国主义作为阻挡世界人民交流和沟通的屏障。……真正的爱国者不会被这种刻意设置的屏障所阻隔,同样也只有在开放包容、广泛交流、共促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真正的爱国主义。”[3]59-60爱国主义绝不是拒绝交流、阻碍进步的篱笆,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历史发展规律谁也无法阻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4]拒绝以开放的心态审视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必将失去活力与力量。尤其是面对恐怖主义、生态环境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世界性难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关起门来自己解决,而是需要各国人民共同面对,需要我们超越阶级思维与意识形态差异,以一种全新共同体的意识面对当今世界各种赤字,以爱国之名拒绝交流实则是一种小国姿态,最终是害国而非爱国。

新时代爱国主义不同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同于单纯的以国家为中心、强调集体权利优先的社群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将自身视为中心,反映了个体的盲目优越感及由此而来的排外性与支配欲,割裂了国家与共同体之间的联系,因而具有非正义性。列宁在《论民族自决权》一文中就有了建立“跨民族的共同体”[5]288的构想,以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更是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的当代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小国家相互尊重、一律平等是时代进步的要求。”[2]破坏国家之间平等关系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是逆时代而行。可以说,判断新时代爱国主义正义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对他者的态度”。通过对“他者”的排斥、贬抑以肯定自身、获取自身利益的,就是狭隘的爱国主义,具有非正义性。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正义性不仅仅在于因对自己国家的热爱而产生的自豪感、归属感以及对祖国的道德的和政治的义务,还在于在热爱自己祖国的同时并不剥夺他人对自己祖国的热爱的权利,将各个主体都视为平等的道德主体,将各个国家民族都视为国际交往的平等主体,在行使自身权利的同时不去侵犯另一个民族相应的权利。

新时代爱国主义并不会因共同体的存在而否定国家的合理性。马克思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科学规律,普遍交往使人们的联系愈加紧密。恩格斯指责那些将国际与国家相对立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是试图通过“民族”这一口号将各民族人民相分离的言行,恩格斯指出:“国际力求团结,而不是分裂”[6]688。这就明显地区别于当今西方学者提出的世界共同体的观点,他们将国家视为构建世界共同体的主要障碍,主张为了谋求世界和平就要制约国家权力。世界共同体的构想实质上是掩盖了国家间冲突产生的根源,错将其归结于国家间的竞争,进而使个体与共同体之间产生了对立。例如,米特兰尼设想通过主权由国家向国际组织的转移,逐渐淡化国家主权,从而构建一种可运转的和平体系。但这种对立面的做法是有理论缺陷的,在实践上也是根本行不通的。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爱国主义并没有淡化、否认国家的存在或将其与共同体对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尊重各个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利益,其理念下的爱国情感必然凝聚起巨大的积极力量而非分裂的力量,从而使各国各民族的发展成为共同体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共同体的存在同样是各国各民族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

文章来源:《人类学学报》 网址: http://www.rlxxb.cn/qikandaodu/2021/0629/699.html



上一篇:西方民族志电影略述
下一篇:民法典的立法思想

人类学学报投稿 | 人类学学报编辑部| 人类学学报版面费 | 人类学学报论文发表 | 人类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类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